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電腦報價單

項目品名規格


數量
金額
1CPU中央處理器Intel Pentium 雙核心盒裝處理器
BX80623G6301988
G630 2.7Ghz 11988
2RAM記憶體 創見 JetRam 桌上型記憶體DDR3 1333 2GB 2776
3主機版華擎 ASROCK主機板 H61M-VS R2.0 INTEL
H61 LGA1155 M-ATX 
11620
4HDD硬碟Seagate 內接式硬碟(ST500DM002) 3.5吋 500G SATA311850
5顯示卡ASUS 華碩  顯示卡GT610-1GD3-L11690
6POWER杰強 幻象 強效靜音電源供應器350w1599
7DVD燒錄機BUFFALO 外接式DVD燒錄機 白DVSM-PC58U2V 11080
8機殼Mavoly松聖 百香果 白電腦機殼0.4mm厚度1580
9鍵盤Microsoft 標準鍵盤600 黑色標準鍵盤1320
10滑鼠羅技 有線滑鼠 黑 M110 Comb 1449
11螢幕ASUS  多媒體LED液晶螢幕 19型寬 VW199S12950
12無限基地臺D-Link Wireless N 實用版無線寬頻路由器
DIR-615
符合最新IEEE 802.11n(draft 2.0)
無線標準
1949 13無限網卡D-Link USB 無線網路卡 DWA-1401599 14 風扇大星-WC-601銀騎士  風扇11400 總計16850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電子書的歷程與心得


電子書




電子書歷程

電子書的時間應該算比較早,從DOS時代就開始了。 那個時候掃描僅還是貴族享受,OCR也尚未普及,因此書的來源基本上是手敲(key in)。只不過有的網站敲的是名著,如早期的太陽升、新語絲等;有的敲的是網友自己的原創作品,不過這個似乎色文更流行。 格式多半都是TXT。格式多半都是TXT。

在那個極度飢渴的時代,我最開始的想法是:“哪兒有更多的書?”,等到蒐集到一定量後,才開始考慮:“怎樣才能閱讀得更方便一點?”。 最原始的閱讀方式可能是DOS下的type|more命令,後來發展到用EDIT、CCED等編輯器閱讀。 但是這些東西都要依賴中文DOS環境,畢竟有所不便,而且總是單調的文本,有時候也會覺得不過癮,因此發展出一些與後來的打包電子書類似的東西。 曾經在52ebook論壇上作為史料發過國內EXE電子書先驅——VTTE(Visual Text To EXE Con​​verter)的例子,VTTE自帶中文字庫和中文顯示模塊,可以在英文DOS下完美顯示中文(類似PDF的內嵌字體),並且支持圖文混排、超鏈接、背景音樂等,與後來的EXE電子書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由於key in的錯誤率很低,因此當時包括我在內,似乎都沒感覺到文字上的錯誤對閱讀造成什麼障礙,也很少有人提出校對的要求,都是能看就行了。

大概從Windows 95時代開始,掃描儀和OCR開始普及,導致網絡上電子書出現了爆炸式增長。 記得當時網絡上幾個主要做OCR書的網站,採取的都是分工合作的流水線式操作:掃瞄、OCR、校對都由不同的網友完成,大家都是無償奉獻、成果共享。 最終TXT出來後,掃瞄的圖像文件就被刪除了——沒辦法,在那個年代,硬盤,尤其是服務器專用硬盤實在是太貴了。

進入本世紀後,隨著網絡泡沫的急劇膨脹,所有人都在絞盡腦汁尋找吸引眼球的方法,電子書這種低成本、高吸引力的好東東,當然不會被所謂“聰明得腦門發亮”的IT人所放過。 為了適應網站下載需要,同時便於添加LOGO、廣告等,以及“防止資源被他人剽竊”,各種打包電子書開始大行其道,從最原始的HLP,逐漸發展到CHM、EXE、SWF、PDF等。 在網絡泡泡破滅以後,當年風起雲湧的電子書網站們也紛紛風捲殘雲了,但是打包格式的電子書已經深入人心,甚至出現“TXT、HTML格式不能算是電子書”的井底論調,電子書的製作、傳播也開始以非盈利性質的BBS為主力,如我當年常去的52ebook、rbook。

 CHM比較單純,EXE格式就比較花花了,在4年前寫的《常見電子書格式及其反編譯思路》中有所介紹。 不過這篇文章寫得比較早,所以漏了後來風行一時的一種電子書——用Desktop Author(DA)製作的翻頁電子書。 在DA的官方網站上,對DA電子書的適用範圍其實有清晰的界定,但是因為其花哨的界面,與某些國人的習性不謀而合,因此受到熱烈的追捧,不管文本、圖片甚至漫畫電子書都用它。 但是因為在其他方面有過切身教訓,所以當這種電子書剛剛在52ebook興起的時候,就發了一篇《翻頁電子書的隱憂》,建議別什麼書都往DA上靠,不然早晚會後悔。遺憾的是,我當年在52ebook上僅有的兩次爭執,都是與DA的fans發生的,最終導致我對迷戀DA的人本身都產生了rpwt方面的懷疑。各位盡可說這是狹隘的個人偏見,但相信當年的隱憂現在都得到了驗證,至少DA的fans是日漸稀少了,以前留下來的DA書大概也都成了雞肋。

當然當年的52ebook還是以HTML格式為素材的電子書為主,剛開始的時候是一本書一個文件,大家覺得看起來比較不過癮,開始出現製作合集(把同一作者或同一題材的作品打包成一本書)的熱潮,並且出現以製作合集成名的人物,甚至成為當年52ebook的招牌產品,如大名鼎鼎的《雲中孤雁武俠系列合集》等。不可否認,這些合集的推出,確實方便了大家的閱讀,但是由於一個合集可能包含幾十本作品,因此難免出現“重量不重質”的問題,很多合集製作者都是把網上蒐集的素材往模板上一套,然後換個圖片、打包了事。至於素材有沒有問題、文字全不全,那就不管了,所以這股“合集熱”也受到一些詬病,不過我本人還是很喜歡合集的,以前收的單本書基本上都用合集替換了— —放心,大家使用的素材都是一樣的。 不過網上感興趣的素材就這麼多,這麼做合集總有做完的一天,所以幾位合集達人最後都歸隱了,但是後來的製作者總不能就此止步:年輕人還有旺盛的精力需要發洩,沒成名的還有成名的熱望在推動,沒論壇幣的總不能就靠轉貼吃飯,……所以後來又出現了“合集的合集”,即把幾個作者,甚至某個國家的一批作者,管他作品風格如何,就捏在一起推出一個合集。 以小人的陰暗心理推測,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做的合集都被人做過了,改行去做OCR? 太累了。去做校對? 太鬱悶了。還是把別人的合集反編譯了,重新打包一遍來得方便。

當年在52ebook,主張反編譯最力的人士之一,不過我的目的與合集製作無關,主要還是出於職業習慣,對所有來路不明的EXE都深懷疑慮,而且打包電子書沒法用桌面搜索工具搜索、令反病毒軟件的實時檢測模塊狂耗CPU……如此等等,都令我迫切希望把到手的每一本打包電子書都反編譯成原始素材。 為此,我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Windows 2000源代碼的海洋中四處尋覓。 最終的結果還算滿意,不僅得到了通用的反編譯IE內核電子書方法,中間的研究過程還產生了一​​些有趣的副產品,應用到了其他相關軟件中。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認為還是終於掌握了一種研究這份源代碼的有效方法,按照這種方法,任何一個合格的Windows程序員都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定位到我花費了一個多月才找到的那段代碼,即KillEBook/IECracker核心的基礎。4年時間過去了,雖然中間數次有人表達了想仿製的決心,但是至今KillEBook/IECracker仍然是獨此一家,絕無分號……

在解決了反編譯問題後,我從52ebook下載的電子書基本上都被我反編譯了,壓縮成zip後用MyReader看。 但是在LP送我一個西門子SL55手機後,我才發現原來手持設備也是個好東東啊,真正實現了讀書人夢寐以求的“隨時隨地,皆可讀書”。所以久已遺忘的TextForever又被我撿了起來,並且加入了新的功能。 甚至在後來投入PDG的懷抱後,念念不忘把PDG OCR成文本。

在52ebook混久了以後,我也發現了它的固有問題:想看時文沒有問題,越時髦、越熱門、越快餐的越能找到,但想找有點專業背景的就難了,就算能找到,其權威性也很難令人放心。 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網絡上的文本素材:時文可以從新浪讀書頻道、各文學BBS等找到,專業書籍沒人會在網上首發,想看文本只能靠OCR、校對,但是受讀者群的限制,又有幾個人願意從事這樣的苦工?

文來源http://www.comicer.com/stronghorse/water/software/myebook.htm  馬健郵箱  刪減
圖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9%9B%BB%E5%AD%90%E6%9B%B8


心得:

科技是隨著人類的需求與欲望而生,而這樣的電子書誕生,使資訊文書傳播更快。不用東翻西找堆了甚至派不上用場的書,即使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可能被蠹魚咬破了洞,敗興而歸。又或著一拉扯書旁邊的書一起掉了下來壓傷自己。有了這項發明找資料更快速。

另一方面,看書更為方便。馱著重重的書本把肩膀壓傷,壓了個左右不諧調。又或著突然興起想看書,書本太厚不利於攜帶,有時占空間,礙了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為偏遠學子開了一扇窗。

老師教書不用抱著厚厚的書,電子書幫你搞定。學生參考書、教科書不再厚,省了砍樹造成環境的破壞。將為生活開起了新的紀元,便利你我生活。